本报成都讯(记者刘铭)10月29日,记者从四川省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如今在成都活跃着一批知识产权产业赋能中心(以下简称赋能中心),正成为破解企业难题、激发产业活力的“关键变量”。赋能中心共同构成了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统筹布局的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已在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新材料、电子信息、金融科技、中医药、智能家居等8个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了8个赋能中心。它们由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统筹立项,联合产业功能区、属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及产业联盟等多方力量共建,面向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信息检索、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维权咨询、宣传培训、供需对接及人才培育等精准服务,通过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和高水平保护,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发展动能。
位于崇州市的成都市智能家居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已构建起了知识产权全流程服务体系。该中心不仅帮助四通瑞坤公司找准转型路径,还为专注新材料研发的领益科技公司精准对接了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力攻关“透明胶缺料不良检测”技术难题。自运营以来,该中心已促成专利实施转化、交易、转让许可合同各100项,交易额超12亿元,完成专利质押融资1.9亿元;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3个,服务企业超200家,为“川派家居”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在彭州市,成都市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赋能中心积极扮演“红娘”角色。今年4月,该中心参与搭建“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促成了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与四川诚景鑫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院企合作”。双方共建药用矿物及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快速推动项目研发,其中一项血液疾病药物核心工艺已打通,预计3年内可获批上市。自运营以来,该中心已新增24家企业完成专利产品备案,新增74件知识产权挂牌交易,高效完成了多份产业决策支撑报告。
据悉,各赋能中心自运营以来,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已累计服务企业930余家,开展产业专利导航11个、企业专利微导航48个。
激活高质量发展“关键变量”
2025-10-31 3版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