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姜勤章(中)接受消费者赠送锦旗。 姜勤章供图
人物简介
姜勤章,自2020年起担任江苏省射阳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消费维权工作一线。截至2024年底,他直接参与调解处理消费纠纷超过2000件,累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在工作中,他将《中国消费者报》作为重要学习工具和宣传平台,不断从中汲取维权专业知识,并积极投稿分享射阳本地的典型案例与实践经验。同时,他积极推进维权机制创新,在全县推动设立了11个消费纠纷调委会分会,构建起基层维权服务网络。在其带领下,射阳县消保委获评中国社会组织4A等级,成为江苏省首个获此荣誉的消费者组织。因成绩突出,姜勤章被评为2022—2023年度全国消费维权先进个人。如今,姜勤章依然奋战在消费维权一线,用心用情守护消费者权益。
作为江苏省射阳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我在消费维权一线深耕多年,从最初的探索者,成长为消费者心中值得信赖的“定心丸”。这段历程中,《中国消费者报》始终是我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它不仅是我汲取专业知识的“教科书”,也是展示射阳维权成果的重要窗口,更一路见证着射阳县消保委在守护消费者权益道路上的每一个坚实足迹。
以报为师
在典型案例中汲取维权智慧
初涉消费维权工作时,纷繁的法律条文与多样的纠纷类型常令我感到无从下手。直到与《中国消费者报》相遇,其中真实鲜活的维权案例与深入浅出的法律解读,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专业领域的大门。从那时起,读报、学报成了我的日常习惯,我将报上的典型案例和法律解析仔细标注、摘抄成册,慢慢积累成一本实用的“维权手册”,在工作中随时翻阅、参考借鉴。
2020年,我在养老消费调研中发现,某公司以免费体验、健康讲座为名,向老年人高价推销具有“疾病治疗功效”的保健床,致使6位老人轻信宣传,共支付19.2万元。面对这起涉老消费纠纷,我第一时间想到《中国消费者报》曾报道的多起类似涉老保健产品虚假宣传案例,其中提到的固定宣传证据、联动监管部门、推动退款赔付等处理思路,为我指明了方向。
我们迅速行动,一方面上门收集老人手中的宣传资料、付款凭证,录制商家以往宣传视频,扎实固定证据;另一方面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商家。沟通过程中,我援引了《中国消费者报》曾报道的同类案件处罚结果,让商家认清法律后果。最终,商家停止误导行为并全额退还19.2万元。一位老人紧握我的手说:“多亏你帮我们要回了养老钱!”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中国消费者报》上的案例不仅是文字,更是能切实帮助消费者的维权指南。此后,每遇棘手问题,我总是先翻看那本“维权手册”寻找思路。
2021年7月,浙江瓜农伍某在农资店购买烟花用于西瓜田驱鸟,燃放时烟花突然炸膛,导致他手部、眼部受伤,医疗费花了近3万元。伍某多次找农资店和烟花生产商协商赔偿,却遭到双方互相推诿。看着伍某因受伤无法下地干活、家庭陷入困境的模样,我十分揪心。这时,我再次想起《中国消费者报》曾解析过缺陷产品致伤害维权案例,其中明确指出“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的,生产者应承担侵权责任”;若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和供货者,也须承担相应责任。
凭借从报纸中获取的法律知识,我们联系市场监管局对涉案烟花进行质量鉴定,确认产品存在质量缺陷;随后多次赴生产商所在地沟通,援引报纸案例和法律条款,清晰阐明企业责任。经过数十次沟通协调,最终生产商与农资店共同赔偿伍某4.2万元。伍某送来写有“维权为民,尽职尽责”的锦旗,而这面锦旗的背后,正是《中国消费者报》所赋予的专业力量。
以案为媒
让射阳维权故事走向全国
在持续学习和实践中,我萌生了新的想法:《中国消费者报》启发了我,射阳的维权经验是否也能通过它,为更多同行和消费者提供参考?于是,我开始整理经手的典型案例,主动向报社投稿,让射阳的维权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2020年,射阳县消保委针对液化气价格的走向及营销成本开展调研,发现民用液化气价格居高不下,而当时国内成品油市场汽油、柴油价格却呈下降趋势。虽然液化气价格实行市场定价,但经营者定价应当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基于此,我们先后约谈了县内4家液化气经营企业,提出降价建议。最终,企业全部接受建议,将瓶装气价格从每瓶110元降至90元。我将这一过程撰写成稿投递《中国消费者报》,不仅获刊发,还被多家媒体转载,有效扩大了射阳维权工作的影响力。
2022年,一起假牙膏案件让射阳消保委获得广泛关注。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购买30件云南白药牙膏,使用后发现与正品存在差异,怀疑为假货。我们协助将样品寄往云南白药集团鉴定,确认为假冒产品后,立即联动广东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最终商家下架假冒产品,退还货款并赔偿消费者3万余元。
我将该案以“一起小投诉,保护大商标”为题撰写成稿件,详细介绍了接诉、送检、跨区域协作的全过程。稿件在中国消费网刊发后,我们获得江苏省消保委通报表扬,云南白药集团还专程寄来感谢信,称赞“射阳消保委的工作不仅维护了消费者权益,也保护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该案也入选当年盐城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此后,我每年都会向《中国消费者报》投稿十余篇,内容涵盖农资纠纷、农机维权、涉老消费、预付卡监管等多个领域。每一篇稿件都凝结着射阳消保委的努力与思考,也让全国读者看到了基层维权组织在守护消费者权益中的担当与作为。
以绩为证
在与报同行中书写维权答卷
多年来,《中国消费者报》不仅是我学习的良师、宣传的窗口,更见证着我与射阳消保委的成长与取得的成绩。截至2024年底,我直接调处的维权纠纷超2000件,帮助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背后,离不开《中国消费者报》一直以来的智慧启迪与精神支持。
除了处理个案维权,我还积极推动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复杂纠纷定点指导、日常投诉站点化解、简易投诉现办现结”的工作机制,在全县设立11个消费纠纷调委会分会,实现消费纠纷解决“不出门、零投诉”,成为基层消费维权创新的典型。2025年1月,射阳消保委因在组织建设、业务活动及社会贡献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获评中国社会组织4A等级,成为江苏省首个获此荣誉的消费者组织。
如今,案头那摞写满标注和摘抄的“维权手册”,已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老伙计”,陪伴我从“射阳好人”“最美射阳人”成长为2022—2023年度全国消费维权先进个人。未来,我将继续与《中国消费者报》一起,奋战在消费维权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每一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书写更多维权为民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