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8-01
汪菜缀满兴村富民路
2025-08-01 3版 市场

  本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记者日前获悉,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的城北村近年来以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以特色产业赋能兴村富民,用一棵汪菜开辟汪菜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作为海宁市最大的汪菜(乌油菜)种植基地,城北村曾面临质量控制薄弱、销售渠道受限、市场竞争力不足等发展瓶颈。面对挑战,城北村主动破局,着力提升汪菜种植与加工标准,精心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北汪菜”品牌,全力拓展汪菜深加工与产业链条,带动526户农户就业,促进增收2875万元。
  海宁市市场监管局以规范生产、贯通产业链条为核心,推动“盐官汪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修订完善“盐官汪菜”种植技术规程与腌制技术规范2项团体标准,开展种子种苗培育研究,推行集中育种与桑地套种模式。创新打造“1+N”生产体系,即1个核心加工包装小作坊+N个家庭种植或集中腌制点,联动426户农户、6个家庭农场,实现年产汪菜约75万斤、产值超380万元,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格局。另一方面,该局与浙江省农科院徐志豪教授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培育本土专家16名,解决农户秧苗培育、病虫害防治等问题94个。依托“浙食链”平台,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同时,积极畅通销售渠道,精准对接菜场、超市及企业,保障1152亩蔬菜产销顺畅。今年带动产业创收2870万元,销售额同比增长39%。
  海宁市市场监管局成功注册海宁市首个食用农产品集体商标“盐官汪菜”、4个相关商标以及多项外观专利,构筑品牌保护矩阵。深度融合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IP,打造汪菜非遗展馆,集中展示汪菜历史、制作技艺等。推出汪菜主题研学旅行精品路线,连续3年组织开展“汪菜开坛节”活动。为延伸增效产业,海宁市助推汪菜作坊和浙江省徐小林名师工作室签约合作,培育主题菜系26个、汪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名,开设汪菜相关饮食点心店6家,其中汪菜烧饼“竹旦记”连锁店年销售额突破30万元,实现产值翻番。
  依托省级“一事一议”共富乡村项目,海宁市规划建设100亩汪菜产业园,包含1个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90亩规模化种植园,打造5个“非遗带头人”示范场景。申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标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持续强化品牌含金量与小作坊内生“造血”功能。为持续开拓汪菜示范产业园引流通道,海宁市标准化种植汪菜增至1200亩,年产量达1050吨,汪菜年产值目标突破1000万元,带动集体每年增收60万元,赋能农村集体经济跨越发展,实现以产业促农、强农的目的,促成农文旅产业联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