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7-03
出台“无堂食外卖”标准具有导向意义
2025-07-03 1版 要闻

■汪昌莲
  重庆市《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于7月1日起全面实施,该标准系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此次发布的规范从准入门槛、场所要求、加工制作、包装配送等六大环节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据7月2日《工人日报》报道)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无堂食外卖”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众多消费者解决饮食问题的重要方式。然而,这一新兴业态,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重视与解决。重庆率先出台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团体标准,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具有导向意义。各地应不断完善标准与监管机制,守护无堂食外卖的“舌尖上的安全”。
  无堂食外卖,以其便捷性和多样性,深受人们喜爱。然而,不少无堂食外卖店,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这些店铺经营场所隐蔽、规模小、地址和人员变动频繁,犹如隐藏在暗处的“雷区”,随时可能威胁消费者的健康。部分无堂食外卖店卫生状况堪忧,甚至有聚集区管理方帮助店铺规避监管,这无疑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陷入深深的担忧之中。
  为无堂食外卖制定严格的标准,是规范其发展的基石。标准应涵盖店铺的选址、设施、卫生条件、食材采购与储存、加工流程等各个环节。明确的选址要求,可避免店铺设在环境恶劣之处;严格的设施标准,能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与卫生;规范的卫生条件,让消费者对用餐环境放心;而合理的食材采购与储存、加工流程标准,则从源头上保障食品的质量。只有建立起全面、细致的标准体系,才能让无堂食外卖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仅有标准还远远不够,强有力的监管,是保障无堂食外卖安全的关键。增加监管的“眼睛”至关重要。此前,一些地方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骑手协同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摄像头全覆盖安装,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地看到食品加工过程,增强透明度;与外卖骑手建立信息交流联络群,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活动,鼓励骑手成为“吹哨人”,则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提升监管效率。同时,应压实外卖平台与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管理方的责任。外卖平台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桥梁,应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审核与监督;聚集区管理方,则应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确保区内店铺符合相关标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无堂食外卖作为食品行业的新兴领域,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与生命。不能让无堂食外卖,成为藏污纳垢的“隐蔽角落”,而应通过定标准与强监管的双重手段,让其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让无堂食外卖这一业态,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持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与美好。